小寒时节,阴冷干燥,此时、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,人体还易受寒气侵袭致肠胃不适等,如何做好防护?近期,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邀请专家进行了解答。

01
寒冷时期护好脾胃
“脾为后天之本”,脾胃功能的好坏关系到身体健康。小寒时节,正处于寒冷时期,民间有“小寒胜大寒”的说法,此时节养护肠胃尤其重要。
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龚燕冰介绍,在寒冷的时节,对肠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寒邪侵入身体,会导致肠胃气血运行不畅。二是寒冷季节,人们会食用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御寒,会导致脾胃负担较重和消化能力下降。此时节保护胃肠,首先要保暖,特别是患有慢性胃肠疾病的人群,更要注意腹部的保暖,必要时可使用暖宝宝来温暖腹部。其次,要注意饮食调养,避免过冷的食物或饮品,可选择温热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姜茶,粗粮、细粮搭配的粥类。推荐一款茶饮——红枣桂圆枸杞茶。取桂圆和枸杞各5克、大枣3枚,加入1000毫升水煮沸3~5分钟即可饮用。对于易上火的人群,可在其中加2~3朵菊花。
02
情绪低落茶饮可调
小寒时节天气寒冷,日照时间短,又处于年终岁末,人们容易情绪低落。龚燕冰介绍,首先,小寒时节阴寒之气较重,易使人体阳气不足,从而影响情绪。另外,小寒时节白天时间短,光照时间不足,可能会影响大脑分泌血清素的过程,血清素是一种与愉快相关的神经递质。再有,小寒常在年末腊月,很多人面临年终繁忙的工作,常感到焦虑和沮丧。
中医认为“肝主疏泄”,疏肝解郁是调节情绪的关键方法之一。推荐一款代茶饮——橙皮玫瑰饮。取橙皮5克、玫瑰花5克,用沸水冲服代茶饮。另外,可常按百会穴。该穴位于两个耳尖连线的中点处,具有醒脑开窍、升阳固脱的作用,同时还能减轻精神压力。按摩时用力适度,每次按1~2分钟。
03
预防流感巧用药膳
近期,多地流感病毒感染人数有增多趋势,流感属于中医“时疫”的范畴,是因人体正气不足,感受外邪侵袭所致。
龚燕冰介绍,中医强调“未病先防”,可运用合理的中医手段来改善体质,增加免疫力,预防流感。推荐按摩大椎穴。此穴在后背的正中线,颈椎第七棘突下凹陷处,可以在沐浴时用温度适宜的热水冲洗大椎穴1~2分钟,有清热解表、温通经络的作用。此外,要注意颈部和头部的保暖,出门时戴帽子和围巾。
如果出现了感冒症状,可在大椎穴上刮痧和按摩,以此缓解症状。需要注意的是,饥饿、过度劳累,或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进行按摩。可食用一款药膳——五指毛桃乌鸡汤。洗净的乌鸡加50克五指毛桃,再加黄芪10~20克、枸杞5~10克煲汤,煲煮1~2小时即可食用。
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
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
记者